,对于青铜的要求,所以商朝的四处扩张,第一是为了人牲用于祭祀,这第二嘛,就是为了寻找铜矿石了,而在南方,江汉之地,还有江州,淮南以南的地方,有大量的铜矿,当商朝人发现了这点后,那就是控制不住向南方扩张的冲动了。”
斗蓬冷笑道:“要获得铜矿石,可以通过贸易,通商的办法,为何一定要出兵去抢夺,去占地方呢?商朝想要的东西太多了,东边的海盐与玉器,西方的人牲与马匹,北方草原上的牛羊与战车,毛皮,南边的铜矿石,锡矿石,铅矿,这些都是商朝想要的,因为想要,所以就得四处用兵,占人地盘,掳人族人,无论在哪里都是带来血腥与恐怖,还有死亡,做生意讲究个和气生财,以前商朝在夺取天下之前,虽然没占这些地方,但通商天下,也不缺这些东西,为何占据中原,建立王朝后,反而这也缺少,那也不够了呢?”
老祖微微一笑:“根本原因在于两点,一是商朝夺取天下,占了中原后,融合进商朝的人可就多得多了,那些夏朝的遗民,还有其他的部落,很多都被商朝所吞并,成为商国人,而商朝有义务来养活这些子民,所需要的资源,无论是食物,还是矿产,都比以前要多了很多,就象食盐,以前商朝靠了跟东边的青州东夷部落,比如风夷,辛夷,莱夷搞好朝贡和通商关系,就可以满足,但后来随着商朝的人口增多,只靠通商无法满足其需求了,只有直接出兵,夺取海边的盐场,全部供商朝本国人食用,才能解决这个问题,这就是商朝后来与东夷盟友翻脸开战的根本原因。”
黑袍的眉头一皱:“这么说来,商朝是为了食盐,玉器,必须要自己占据青州东边的临海之地,所以与莱夷起了冲突?”
老祖点了点头:“是的,而要到青州作战,就得从中原一路沿黄河,济水向青州推进,路上就必须要经过以前的盟友,风夷,有辛氏这些处于豫东,青州西部的方国,这些方国,曾经是商朝灭夏时最坚定的盟友,但再好的盟友,也不能允许商军无障碍甚至是不打招呼地通过自己的领地,建立要塞和粮仓,加上商王一度对东夷的战事不利,甚至败于莱夷之手,加上这时候出了九世之乱,商朝上层王权不稳,于是风夷,辛夷,包括东南方徐州一带的邳夷,都和莱夷一起,联手反了。”
借道灭国风险高
黑袍的眉头一皱,说道:“原来是这样,上层动乱,权力相争,而周围的方国又纷纷造反,怪不得商朝在九世之乱时,几近亡国,虽然存活了下来,但势力也是大幅度地缩减了。”
老祖点了点头,说道:“商朝灭夏,本来就不是靠了自己绝对强大的实力,而是靠了东夷部落联盟的有力支持,而这些东夷部落,或者说九夷之师,其实力加起来甚至在商部落本身之上,商部落当年第一次反抗夏朝时,就是不敌这些东夷部落所组成的九夷之师,后来是靠夏桀昏了头,自断盟友,逼反东夷部落,这才让商朝转而与东夷部落结盟,尤其是风姓,辛姓的部落,是他们的强大盟友,最后打败夏军,消灭夏朝,这种实力对比,在商朝建立后的数百年间,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”
黑袍冷笑道:“那商朝是不是昏了头,不去向先北方扩张,向西方扩张,取得战马,战车这些有优势的战争工具,而是要跟最强大的东夷部落方国开战,一旦打输,人家可以直接威胁商朝在中原的首都,这不是自找没趣吗?”
老祖平静地说道:“马匹不是这么容易获得的,比起战车来说,大量的青铜武器,尤其是青铜箭头和刀剑,这些利于在步兵作战中发挥威力的武器,是商朝当时认为急需的,毕竟哪怕灭夏之战,他们也才是七十辆战车,可是步兵却有六千人之多,商朝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渴望找到铜矿,说白了还是要想尽可能多地武装自己的步兵大军。”
“只是商朝没有料到,铜矿虽然找到了,但是中原的人口也是大大增加,而人要活着,哪怕是当奴隶,也是要吃盐的,这导致了商朝在这个时期,最急迫的需要,不是青铜,不是马匹,而是盐矿,而向着西边,北边,南边这三个方向找盐矿,都是几百年下来一无所得,只有向着东边,到了大海边上,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海盐,供应全国。”
斗蓬的眉头一皱:“可是商朝可以利用宗主国的身份,要求莱夷这样的方国,进贡,或者是多出点钱进行贸易,来取得食盐啊,何必要亲自出兵去抢夺呢,这样出兵一路上又要经过那些东夷部落的领地,这不是主动制造争端吗?”
老祖平静地说道:“莱夷之民,当时不如商朝发达,先进,但所需要的物资也要少得多,对他们来说,满足本国本族的人口的食盐需求就行了,如果有余力的话,再供应商朝和其他方国一些食盐,但犯不着为了商朝的庞大人口,就让自己全民都去从事盐业工作。”
黑袍叹了口气:“这么说来,商朝向东方用兵,也是没办法的事,他们占了整个中原之后,人口急剧增加,商朝毕竟也是农耕,定居,这必然会导致在国内平定的情况下,人口会涨得很快,那商朝就不应该冒然地向西方,南方用兵,而是应该集中兵力,先把挡路的风夷,辛国这些部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