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阴冷的声音从边上的人群里传来,带了几分荆楚之地的口音:“哦,龙舟大会,小姐也曾经听过吗?”
婷云的脸色微微一变,扭头看去,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蓝色华服少年,肤白如雪,负手而立,个子瘦高,五官清正,扎着金丝镶边的头巾,腰上挎着一柄长剑,装在上好的鲨鱼皮剑鞘之中,剑柄饰有红宝石佩玉。
他的身边跟着四五个壮如熊罴的护卫,为他把其他的京口百姓挡在了一边,更衬托出此人的器宇不凡,不用问,就知道,这一定也是位世家公子,气质脱俗。
婷云的心一阵乱跳,这位贵公子看起来玉树临风,比起建康城中的不少文弱世家公子来说,又多了几分英武之气,即使是传说中的三闾大夫屈原,也不过如此吧。
婷云盯着这位公子看了好几眼,才开口道:“这位,这位公子,可是来自荆楚一带?”
华服少年微微一笑:“小可正是从荆州而来,久闻这京口酒可饮,兵可用,五月五的讲武大会,更是天下一绝,所以今天正好路经此处,想要一观。刚才小姐的话,小可以为有失偏颇,天下各地,皆有其风俗,无高下之分,无须厚此薄彼。”
婷云的朱唇轻启:“敢问这位公子高姓?”
华服少年笑着看向了婷云腰间系着的一个香囊,上面绣着一个“刘”字,微微一笑:“敢问小姐,可是当朝刘尚书的千金?”
婷云的脸色一变,身边的一个婢女厉声道:“好个狂徒,我家老爷的高姓,你又怎么知道的?”
华服少年平静地说道:“因为你们几位,还有你们家小姐的腰间香囊,都是同一个刘字,刘姓高门并不多,现在朝中也只有刘耽刘尚书一位了。”说到这里,他笑着对一边的妙音说道,“若是这位小姐,我可就猜不出来历了,毕竟王氏高门有好几家,小生也不敢乱猜呢。”
王妙音似乎对这位华服少年并不是很在意,淡然道:“这位公子,刚才我刘姐姐的问题,你还没有回答呢。你猜我们的姓,却不肯自报家门,这样挺失礼的吧。”
华服少年的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微笑:“那请问二位小姐能猜出我的姓吗?”
刘婷云的声音有些激动:“敢问公子,你既从楚地而来,那你是姓庾吗?”
华服少年笑而不语,摇了摇头。
“那么,尊驾姓殷?”
“非也非也。”
刘婷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:“难道,公子姓桓?”
华服少年笑着点了点头:“不才正是姓桓!”
孙无终的脸色微变,而王妙音的秀眉也轻轻地一蹙,刘婷云的声音有些发抖:“你,你真的是桓家的公子吗?”
华服少年笑而不语,而身边的一个皮肤略黑,身强体壮的护卫则沉声道:“正是,这位是宣武公的世子,桓玄桓公子是也!”
刘婷云的娇躯微微地晃了晃:“什么,你,你就是桓玄桓公子?”
桓玄笑着行了个礼:“这回在下接任义兴郡守之职,路过建康,正好想先来这京口看看此地的风土人情,再去吏部报道。没想到能在这里得遇二位小姐,实在是幸事。”
说到这里,他看向了沉默不语的王妙音:“只是敢问这位王家小姐,是出自哪位建康城中的世家高门的门下呢?在下的父亲,与建康城中的世家颇有渊缘,斗胆称一声世妹,并不为过吧。”
刘婷云笑着说道:“我家妹子,乃是琅玡…………”
带兵耀武显张狂
王妙音突然开口道:“萍水相逢,未经长辈允许,不敢轻易自报家门,桓公子,你能看出刘姐姐的家门,是你的眼力出众,刘姐姐可并没有主动报出家世。但小女并未求教你的来历,所以也无需向你报出家世。”
“而且,恕小女直言,桓家出镇荆州已近一甲子,自令尊到令叔,皆刺荆州,荆楚豪杰大半为桓家旧将故吏,可你们桓家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京口也感兴趣了?”
桓玄笑着点了点头:“王小姐教训的是,是在下失礼了。不过刚才你提的这个问题,在下可以回答一二,当年先父在世时,就有意执掌京口,募兵北伐,那京口酒可饮,箕可使,兵可用的话,正是出自先父。”
“虽然他北伐大业壮志未酬,但是之后家叔桓公讳冲,也曾出镇京口过,大家都是朝廷官员,大晋栋梁,并不用分这里那里的啊,就是荆州,也并非我桓家所有嘛。”
王妙音转过了头,一言不发,孙无终冷冷地说道:“桓公子,今天大家如果都是来看这讲武大会的,那注意力还是放在擂台上吧,别的事情,以后再说。”
耽美小说